回收冬蟲夏草之生長環境
發布時間:2022-07-01點擊量:14
冬蟲夏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嚴苛,從古至今一直產自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甘肅省等地海拔3 500~5 000米的高山草甸。
冬蟲夏草的野外生長環境呈現高海拔、氣溫變化顯著、濕度較高、土壤疏松偏酸性等特點,環境條件相對惡劣,生長在該環境下的植被原始性和脆弱性十分突出,
也只有少數生命力頑強的生物才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古代醫藥典籍中,吳儀洛所著《本草從新》(1757年)對冬蟲夏草有比較系統的記載,稱其“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則復化為蟲”;
藏醫著作《藏醫千萬舍利》(十五世紀)對冬蟲夏草也有記載:“生于高寒山區草叢,夏季變為草,冬季地下部分變為蟲,花狀如阿娃花,秋末地上部分狀如茴香?!?/p>
青藏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相鄰,自然環境與氣候也比較接近,正好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地區。
該區域海拔4100~5000米的高山峽谷、高原寬谷和高山頂部是冬蟲夏草生長的主要地貌。冬蟲夏草主要分布在上述地貌的高山草甸、高寒灌叢草甸、高山草原等植被類型中。
該地區晝夜溫度變化較劇烈(當日平均氣溫在0~5℃時,夜間常降至-7~-2℃,白天日光直射下土表溫度可高達20~35℃),
有明顯的周期性凍融特點,降水量較充足,大氣相對濕度較大,土壤呈顆粒狀而不板結,對水分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較高,大多呈酸性,
這些氣候和土壤條件都非常適合冬蟲夏草的生長,是其最主要的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