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蟲夏草,你應該了解的幾點常識
1 冬蟲夏草的形態特征
冬蟲夏草又名夏草冬蟲、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與幼蟲尸體的復合體,是一種極富有盛名的傳統名貴的滋補中藥材。
冬蟲夏草又名夏草冬蟲(《黔囊》)、蟲草(《本草問答》)。冬蟲夏草的寄生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于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冬蟲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于夏季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4厘米~11厘米;不育柄部(蟲體)長3厘米~8厘米,直徑1.5毫米~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厘米~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分,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分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微米~500微米,直徑80微米~200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8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冬蟲夏草蟲體表面黃色或棕黃色(云南、四川產的顏色偏暗褐色),背面有多條橫向皺紋,有足8對,其中近頭部3對,腹部4對,尾部1對,腹部的4對較為明顯,輕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微有彈性。子座從蟲體的頭部長出,呈長棒狀,上粗下細,灰褐色或黑褐色,質柔韌,斷面多為中空。嗅之具草菇香氣、味甘??傊?,蟲草以蟲體色澤黃色、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子座短小者為佳。
2 冬蟲夏草的種類
冬蟲夏草的藏藥名是“雅扎貢布”,意即“長角的蟲子”,而“冬蟲夏草”是公認的標準名稱。正宗的冬蟲夏草從其生長環境來分有兩種,高原草甸的草原蟲草和高海拔陰山峽谷的高山蟲草。由于生長環境和土質的差異,它們在色澤和形態方面有些許區別:草原蟲草為土黃色、蟲體肥大、肉質松軟;高山蟲草為黑褐色,蟲體飽滿結實。草原地域遼闊,是蟲草主產地,市面流行多為草原蟲草;高山蟲草來源稀少,但古醫書記載的多指這種。從營養成分來說,兩者差不多,但無論哪種,都是以純天然者為貴,一旦染色或受污染,就失去了使用價值。
蟲草種類很多,有冬蟲夏草、亞香棒蟲草、涼山蟲草、新疆蟲草、分枝蟲草、藿克蟲草、蛹蟲草、武夷山蟲草、龍洞蟲草、張家界蟲草、大塔頂蟲草、多殼蟲草、柔柄蟲草、下垂蟲草、江西蟲草、四川蟲草、尖頭蟲草、巴恩蟲草、貴州蟲草、赤水蟲草、革翅目蟲草、擬布班克蟲草、珊瑚蟲草、婁山蟲草、鼠尾蟲草、綠核蟲草、澤地蟲草、茂蘭蟲草、布氏蟲草、高雄山蟲草(蛋黃涌蟲草)、球頭蟲草、金龜子蟲草、螳螂蟲草、沫蟬蟲草、柄殼蟲草、擬茂蘭蟲草、細蟲草(黑錘蟲草)、發絲蟲草、金針蟲蟲草、日本蟲草、辛克萊蟲草、喙殼蟲草、擬暗綠蟲草、峨眉蟲草、粉被蟲草、大邑蟲草、叉尾蟲草、桫欏蟲草、蜻蜓蟲草、蟻蟲草、羅伯茨蟲草、九州蟲草、細柱蟲草、戴氏蟲草、變形蟲草、稻子山蟲草、雙梭孢蟲草、古尼蟲草等很多種。廣泛意義上的蟲草,目前已發現且有報道的共計四百多種。其中完全野生的冬蟲夏草,又被專業人士分為清海草(青海省境內出產)、藏草(多指西藏自治區境內出產)、川草(四川省境內出產)、滇草、甘肅草、爐草、灌草等。中醫、藥師所講,及人們平時所說的蟲草、冬蟲草、夏草冬蟲90%以上指的是野生的冬蟲夏草。
3 冬蟲夏草的產地分布
冬蟲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高寒地帶,北到祁連山一帶,南至滇中高原,東至黔境的大婁山,西達喜馬拉雅山的大部分地區。主產于青海省的囊謙、玉樹、稱多、治多、雜多、甘德、達日、馬沁、興海等州縣;四川省的甘孜、石渠、理塘、白玉、德格、色達、巴塘、新龍、雅江、康定、小金、水里、雷波等州縣;西藏的那曲、丁青、昌都、比如、巴青、索縣、嘉黎、江達、類烏齊、察雅等地;云南省的貢山、中甸、德欽等地,以青藏高原產量最大,以西藏那曲和青海玉樹所產冬蟲夏草質量最佳。
4 冬蟲夏草的采收時間及方法
每年的農歷四至五月間,積雪融化的時候,便是冬蟲夏草采收的季節,此時冬蟲夏草出苗未超過1寸,如果過了這個時節,則苗會枯死,其他雜草也會極快地生長,冬蟲夏草就蹤影全無。
掌握了冬蟲夏草的生長環境特點和采集季節后,尋找藥源、掌握采挖技術便是保證產量的關鍵。據產區有經驗的老人介紹:尋找蟲草一定要把腰彎下來,或者趴在地上仔細觀察(早晨易找、正午難尋),只要發現1根蟲草,則附近必然還有。在最密處1平方米可發現10根~20根。
采挖蟲草是一項需要細致和耐心的工作,最好食用小鐵棍或小木棒等工具刨挖,且距離要控制在菌苗周圍1寸左右,太近或太遠都容易挖斷蟲體。切不可用手直接拔苗采挖。
5 冬蟲夏草的加工方法
加工冬蟲夏草的方法很簡單,把挖得的蟲草及時剝去外面附著的一層黑褐色囊皮,晾干后除凈。傳統的包裝方法是每6~8條1組,用小紅繩扎成1小捆。冬蟲夏草的貯藏要求不高,一般來說,在產地只要通過正常干燥的方法處理后,放在通風的環境下,是不會變質發霉的。如果太潮濕,可以用密封袋包裝后保存在冰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