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蟲夏草回收三九補一冬
手段一:假蟲草移花接木。不法商販會將一些外觀像冬蟲夏草的昆蟲曬干后,頭部插入其他干草冒充冬蟲夏草。
手段二:不明物變身蟲草。用特制的蟲草模具,把面粉、玉米粉、淀粉、石膏粉等材料壓成蟲草的形狀,然后上色晾干后配上干草,外觀上常常能以假亂真。由于外觀太整齊劃一,往往會混入到真蟲草中“搭售”,不但一般消費者分辨起來有困難,一些業內人士也會偶爾看走眼。
手段三:使用填充物增重蟲草。除了適量噴水增重以外,一些黑心商販還會將鉛、二氧化鉬等重金屬粉末涂抹在蟲草的子座上,向蟲草注射水銀,或將鐵絲插入蟲草體內等方式,增加蟲草的重量。此外,也有人通過利用含有淀粉的特殊溶液浸泡干燥蟲草,再進行干燥處理,處理后的蟲草也能明顯增重。
手段四:斷蟲草以次充好。斷草與完整蟲草的價格往往相差近一半,于是有商家將斷草通過內置牙簽或草棒,用膠水粘合等人為拼接的方式,偽裝成完好的蟲草進行銷售。
手段五:蟲草產地造假。雖然我國蟲草的產地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云南等多個省區,但蟲草商家往往言產地必稱西藏那曲。那曲蟲草聲名在外,但產量也必定有限,消費者們可要好好思量下。市場上也存在用野生于湖南、廣西、江西、安徽等地的亞香棒蟲草、四川的涼山蟲草、云南的蟬蛹草、吉林的蛹蟲草和新疆蟲草冒充西藏的冬蟲夏草的現象。
手段六:養殖蟲草冒充野生蟲草。用人工培育的蟲草菌絲體冒充成純天然野生冬蟲夏草,或者用所謂“北冬蟲夏草”蛹蟲草來混淆冬蟲夏草的概念,這種造假手段常見于以冬蟲夏草為噱頭的蟲草制品當中。這兩種東西不但與冬蟲夏草存在區別,價格也相差懸殊,如蟲草菌絲體每公斤多在幾百元到一千元之間,與冬蟲夏草每公斤十幾萬到二十萬的價格自然是不能比。
手段七:蟲草美容。為了提升賣相和品級,有商家用雙氧水、明礬、硫磺、紅花水等為蟲草保鮮、增大和染色。用硫磺熏蒸會使蟲草中的硫、汞等重金屬含量超標。
食用摻假冬蟲夏草不僅沒有滋補保健的作用,反而會危及身體健康。所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冬蟲夏草時一定要到正規廠家和門店購買正規冬蟲夏草,在購買時一定要進行仔細辨認,并保留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