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蟲草揭秘冬蟲夏草生長過程
回收蟲草揭秘冬蟲夏草生長過程
揭秘冬蟲夏草生長過程
據統計,全世界已知的蝙蝠蛾約30屬300余種,除大部分分布在澳洲的地區外,在新西蘭、日本、法國等低海拔地區也有分布,但都不是冬蟲夏草菌的寄生昆蟲。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該菌寄生昆蟲系我國特產。1965年,我國學者朱弘復等第一次報到冬蟲夏草與冬蟲夏草菌寄生有關的有蝙蝠屬、類蝙蝠屬、二岔蝙蝠蛾屬和雙節蝙蝠蛾屬等4個屬 30余種蝙蝠蛾。除了蟲草蝙蝠蛾外,還有白文蛾、白馬蝠蛾、白帶蝠蛾、德化蝠蛾、雙帶蝠蛾等等,都能被冬蟲夏草菌絲所寄生。其中,蟲草蝙蝠蛾是冬蟲夏草的主要寄生昆蟲。獨特的生態環境決定了真菌的寄生具有相對嚴格的專一性,是蟲和菌長期地相互適應與進化的結果。
以冬蟲夏草典型寄生蟲草蝙蝠蛾為例,其分布呈明顯的地帶性、地貌組合區域性及垂直分布等特征,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甘肅、西藏等省區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地帶。在四川,主要與川西的甘孜州、阿壩州境內的20個縣。其中,從拉拉山經朱慶到河西一線以北的高原地帶分布最多。在青海,主要分布于華隆回族自治縣,同仁縣、玉樹州等。在西藏,主要分布于曲水、林芝等11縣。
蟲草蝙蝠蛾為完全變態昆蟲,不同的種類其生物學特性雖有微小差異,但它們所經歷的蟲態及各蟲態的 生長發育足、是相近的,都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時期。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完成1個生活世代需4年左右。蟲草蝙蝠蛾的生活史是:最后一齡幼蟲→預蛹→蛹→成蟲→卵→一齡幼蟲→二齡幼蟲→三齡幼蟲→四齡幼蟲→無齡幼蟲→六齡幼蟲→七齡幼蟲。其中,幼蟲期長達2.6-3.5厘米的多為4-六齡;體長≥3.6厘米的多位6-7齡;體長小雨2.5厘米的多位2-4齡。各個齡期的蟲態在全年均存在,常常是各代各期幼蟲相間而生,世代重疊,并非一年或數年一帶整齊劃一。所以說,幼蟲期是蟲草蝙蝠蛾在自然界中表現出的主要蟲態。由于蟲草蝙蝠蛾世代生活在高寒地區,自然選擇的結果使他具有驚人的耐寒性,冷昏迷店為-6.2-15.3攝氏度。有試驗表明:幼蟲在0攝氏度時,放置6天也不會被凍死,降到-3攝氏度時,在經5小時也不會死亡,在-6攝氏度的冰箱中凍成并棍后,再逐漸升溫,多數仍能復復蘇。各齡幼蟲耐寒力為1-3齡大于4-5齡大于6-8齡。自然狀態下,冬季幼蟲也不會進入休眠狀態,僅生活能力有所減弱而已。多數幼蟲在凍土層以下越冬,少數在凍土層內越冬。其能抵御嚴寒,是由于它通過增高體內無機鹽如磷酸鹽、鎂鹽、鈣和氧化物以及氨基酸等的含量,提高機體細胞的滲透壓,從而增強自己的耐寒力